如何拍建築
澎湖離島燈塔
大家日常生活都在一個建築物裡進行,但是如何拍攝一張好的、有特色的建築照片其實是不難的,小編特別選了幾張照片作為範例,掌握一些小技巧,就可以拍出一張漂亮的建築照片啦。
蘭陽博物館,少了左邊的樹,似乎就有一點單調啦。
首先講一些相機設定部分的事,最好將相機內關景窗的十字線打開,在構圖的時候才不會將建築物本身拍得歪歪斜斜的,至於光圈、快門及ISO部分,光圈原則上應該都在F/5.6以上,以A模式(光圈先決)為主,在拍攝外觀時最好加上腳架與快門線,以防止震動的產生,室內拍照時,除非有特殊需求,例如希望拍出陽光透過窗戶射進屋內,否則建議帶上閃光燈,避免拍出昏暗或是雜亂光源的照片。
台北賓館,由左邊延伸到右邊。
首先來說一下拍攝建築外觀時,以仰角(由下往上)拍攝為最佳,或是利用廣角鏡做橫拍,將建築物由一邊延伸至另一邊,成一種對角線的狀態,背景最好帶出藍天白雲,這樣的建築照片會顯示出建築物寬廣巨大的形象,尤其是拍一些教堂或是寺廟等宗教性的建築物更能凸顯建築物的偉大。
台中彩虹眷村,由下往上拍出不一樣的感覺。
另外就是如果建築物旁邊可以有一些其他的物件做為陪襯時,會將整個畫面多添加一些活潑的元素,例如人、汽車或是樹,都可以將比較單調的畫面(單獨的建築物),點綴得更加美好。
泰北小吳哥,門前的裝飾似乎比建築物本身更漂亮喔。
進到建築物的內部後,先觀察一下周遭有甚麼可以拍攝的場景,例如蜿蜒的長廊,工業風的窗台或是古色古香的家具配上稍微昏暗的等光,呈現一種20年代的風情,先別急著按下快門,觀察一下子在決定構圖以及要使用的數據,另外就是拍攝時同一個場景可以嘗試使用不同角度(由上往下、由下往上。左邊一點或是右邊一點)都可以創造不同的感覺。
桃園齋明寺,婉言的長廊加上大紅燈籠。
新莊李將軍府,客家花布做主角。
此外可以針對相同的物件在不同建築物上,就會有不一樣的感覺,例如小編很喜歡拍攝老建築物上的門把,在廟宇、在一般民家、甚至是教堂都有們把,但是造型各異,拍出來的感覺就是不一樣喔。
以上一些小技巧提供給各位讀者做參考,拿起您的相機,出發拍照去啦。
台北洛陽停車場拍攝華中橋,長時間曝光,白平衡降到3000K左右。
新北市板橋新月橋,長時間曝光拍出橋上光影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