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拍攝之二三事
小編這次在內蒙壩上拍攝雪景長達8天,每天都是在冰箱中過日子,當然拍出一點點小小的心得出來,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是很多人都認為單眼相機是十分脆弱的,其實目前的相機幾乎都有防塵防滴水的設計,通常小編會將相機放在攝影包包中,到現場要拍照之前(例如在車上)先拿出來放一下,讓相機本身的溫度與環境差不多後就可以開始拍照啦。
再來是在拍攝時,最好不要戴眼鏡或是保暖的口罩,因為呼吸時吐出的氣會因為戴著的口罩使氣流向上升起,水氣會黏到觀景窗與眼鏡上,會讓人看不清楚到底在拍些甚麼東西,甚至在螢幕上會起霧或是結霜。
在完成拍攝後,是可以將相機直接放回攝影包中,在坐車回到住宿時,打開攝影包讓相機本身的溫度慢慢回溫,等到回到房間後過一下約10分鐘就可以拿出相機進行拍攝或是清潔的工作,在低溫的環境中使用相機後一定要做清潔工作,最好把一些殘留的水氣除去,以免日後進水的麻煩,當清潔完相機後,最好將機身與鏡頭分開,電池與記憶卡拆出來,將所有物品放在靠近暖氣的地方,讓暖氣慢慢的將水氣排出機體,第二天又可以繼續拍照啦。
請記得一定要將電池充飽,這是因為電池在低溫的環境下電力會耗損得很快,多準備一顆充飽的電池就會解決很多麻煩,如果在拍攝中電池電力消耗超過預期時,可以將電池拆下來放到靠近身體的地方約10分鐘,利用體溫將電池熱起來,這將會使電池回覆一些電力,當然用暖暖包也是一種好方法喔。
在雪地拍攝時腳架是一定要帶的配件,不僅是在長時間曝光時一定要用到他,要走到拍攝點時也是您的登山手杖,測試一下腳下積雪的深度,免得一腳踩下深不見底。
在雪地拍攝時要注意最好是團體行動,一般攝影者其實都喜歡獨自一人拍照,享受一下孤獨自我的感覺,但是雪地拍攝時最好是多人成行,因為在靄靄白雪之下,可能不知道會有多少未知的因素,例如一腳踩下不知深淺,往往看似無奇的雪地,卻不知道積雪的深淺,如果只是深達及膝積雪還好,如果一腳踩下,滅頂就不好玩了。
提醒大家雪地上行走最好是跟著前人的腳步行走,因為雪地會因為多人走過後變的堅硬好走,可千萬不要想要獨自闖出一條路出來,因為很有可能是一腳踩下深不可測喔。
另外談一下在雪地拍照時,相機應該調整的數據,首先是要注意EV值的調整,因為雪地是會反射太陽光的,這也會欺騙到相機測光系統,因此如果畫面中會帶上大片的雪景時,請將EV調高到+1.5到2.0,藉此來取得真正測光值。
另外就是白平衡的部分,如果太陽很大呈現藍天無雲的狀況,加上雪地的反光,會讓環境顯得太亮,此時可以試著將白平衡調整到7000K以上,比較容易拍出接近真實的雪地顏色喔。
以上是在雪地拍攝的一些小心得,提供大家做個參考,小編在這裡祝大家2016年拍攝愉快,照片張張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