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的時候,常常在Facebook上看到一些分享文章,講台灣的攝影師怎麼樣、該往怎麼樣的專業去演變,或是舉了很多國外的例子,表示國外的攝影師如何發展、往個別專精的領域去執行。
當然,有那樣的環境可以往專業發展,始終都是我們嚮往的。而且是不分行業的,希望能夠尊重專業、尊重每個人的所學背景。但,畢竟這裡是台灣,我們稱之為鬼島,卻又花了一輩子心力想要努力保護的地方。有時候換個角度想:「我們一定非得要怎麼樣嗎?」
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我們是否一定就得像某些評論家、某些文章所寫,或是某某大師所指涉的模樣,那樣才叫好?多思考幾回合之後,其實是恍然大悟的:「做自己不好嗎?」
舉個例子來說,國外可能打光、修圖、拍攝,可能是整個團隊分工很明確在處理,也可能是分別有不同專業的專門老師,各司其職的專精。在台灣,很可能是從攝影助理開始學習時,這些事務可能每一項都要沾到一點,最後才能稱之為「攝影師」。換個角度思考:「學多一點,沒什麼不好啊!」
只是台灣真的需要改善的是雇主的心態,往往會因為你會的多、學得多,竭盡所能的壓榨,不只是攝影界,各行各業都經常發生。也因為這樣的惡性循環,才是終止所謂進步的根源,但這其中也不乏力爭上游者,走出許多各式各樣不同的路。
回過頭來看,老是轉貼一些文章,或是撰述某些理論,似乎只是證明了某些理論派可以讓人信服。然後呢?沒有了。只是想到最後,是為台灣攝影師感到自豪的,誠如我一位攝影師好友的成長歷程,走到了現階段:「我拍的照片如果不是我親手修圖的,會失去它的味道!」我相信台灣多數的攝影師,修照片也不希望經過他人之手吧?
最後,還是來個信心喊話,為什麼台灣攝影師要會這麼多?很簡單,因為:「我是台灣人!台灣人很厲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