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攝影趣(二)林安泰古厝
位於松山機場航道下濱江公園內的林安泰古厝是一棟分成具有閩式建築的風格的古厝,原來是位於台北市四維路與敦化南路一帶,在民國67年因拓寬敦化南路,而遷址到目前的位置,大厝的正身完工於清乾隆48年至50年(西元1783-1785年),清道光2至3年(西元1822-1823年)其餘左右護龍等也陸續完工,是臺北市現存古宅中年代最久的古厝之一。
古厝外顯閩南建築形式,以自然的方式呈現庭院與周圍園林,雲水自在的造景理念。蜿蜒曲折間,或見山水應和、飛石築道, 或見怪石嶙峋,野景成趣。粉牆映翠竹,波光現枯石,小中見大,幽遠不盡的空間形塑。
閩南式建築的最大特徵:燕尾
大厝近照,其中古厝外埕鋪有紅普石,是當時大陸商船來臺,為避免船身不穩,置於船底之壓艙石,它的優點是不長青苔、防滑。大門的門枕石、門墩與門臼,均由整塊石材雕成。
雲牆,園林中高低錯落,配以花瓶形狀(代表平安)漏窗作為隔牆,分隔空間並做為園林景觀的點綴。
門鎖,以黑白的方式呈現,每回小編看到這一張照片,耳中就會想起嘩啦的鐵鍊聲加上包青天的主題曲~~~~
雨前樓緊鄰隨月閣,繞以幽竹,前掘映月大池。瀑布水聲可緩解高架道路車輛喧騰聽覺上的干擾,視覺上更將高架道路屏障於園外,這些手法謂之「障景」。林安泰理水水景以「映月大池」為園內主景,伴以亭、閣、舫、橋,迎風隨月漸入道家「養心修行」的妙境,寓意「周流無滯,超游物外」的境界。
前往雨前樓的小徑。
雨前樓的裝飾牆柱。
玉帶橋,林安泰理水水景以「映月大池」為園內主景,伴以亭、閣、舫、橋,迎風隨月漸入道家「養心修行」的妙境。
玉帶橋
特別揀選稜角分明的陽剛力道紋理石材,呈現其縱橫張力。以疊石交錯手法,側重石隙孔洞的「留白」。